发表于:2021-07-23
从远古的万里长城到今天的摩天大厦,建筑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当前,对于规模越来越大的工程来说,传统管理模式对人工、材料、机械、安全、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弊端越来越凸显。目前数字中国战略迅猛发展,其中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病,进一步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通过建设智慧工地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管理,能有效地解决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本文阐述了智慧工地的主要组成体系,提出了智慧工地的构建方式,并对实现工地立体化管理的关键进行分析,为类似工程的管理提供参考。
在大型土石方施工项目中,由于涉及的要素众多,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对工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实现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中。通过高科技技术手段建立智慧工地,将工程涉及的人工、材料、机械、安全、环境进行协同化管理,信息化传递。智慧工地的建设可以使工程变得可视化,有利于管理者实时掌握工程信息,优先作出决策,达到对工程的立体化管理。构建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模式造成的人、材、机等资源的浪费,也避免了工程中发生的安全、环境问题,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程进度。
智慧工地是指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将工程进行信息化处理,通过外部平台实现对工程的可视化,便于管理者对整个工程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工程高效高质量的完成。目前大部分智慧工地质量安全监管综合评价系统主要分为一下几部分:工程进度与质量管理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人员管理系统、绿色施工监测系统及综合管理平台。
工程进度与质量系统的创建需考虑施工现场安全、进度、质量、成本管理,利用全景成像及测量技术建立本工程土石方施工模型,实时自动识别新增楼层,推送巡检任务,并将施工现场的实际施工进度与模拟进度进行对比,当实际进度慢于模拟进度时则应通过改变施工计划加快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管理系统的创建可通过设立质量巡检员,质量巡检员通过手持终端进行按照巡检任务进行巡检,当检查到不合格之处,在地图上标绘整改区域,并上传至管理平台,如果巡检人员未按照巡检任务完成巡检,系统会及时报警并推送相关监管人员处理。另外利用全景成像测距系统及配套设备还可以在50米距离之外测量钢筋的直径及间距,有效杜绝施工现场的偷工减料问题的发生。
安全监测系统包括现场监测与警报提醒两项内容,现场监测可利用智能远程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当施工现场出现安全问题如违规吸烟、起火,工人未带安全帽,外部人员或车辆进入施工现场;或在施工中出现塔吊、升降梯、挂钩等安全问题或安全隐患时,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相关负责人能够直接找到隐患问题所在解决问题,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人员管理系统主要由劳务实名制考勤、大型设备操作员远程认证系统等几个模块组成。实名制管理系统可通过对工地人员的信息进行收集,将人员信息整合至内部运行平台,工地人员通过使用手机注册其个人信息,内部运行平台能够获得工人的位置与个人信息,并通过大型显示屏实时显示工人的数量与位置。监控管理系统可通过在进出口位置处设置视频监控器对工人形象特征以及是否戴安全帽进行监控。考勤管理系统可通过在进出口位置设置指纹、面部识别打卡与手机获得的位置信息共同使用来确定考勤,提高容错率。大型设备的操作管理,通过面部识别控制操作权限,防止其他人员误操作导致意外的发生。
绿色施工监测系统包括环境监控展示、环境恶化改善与实时对接三项内容,可通过在土石方施工现场设置扬尘和噪声监测装置,实时对现场环境进行监测,并且把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管理平台,管理平台通过展示屏幕进行环境实时展示。当监测装置监测到施工环境逐渐恶化时,向管理平台传输预警数据,管理平台进行分析,针对超标的项目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智慧工地质量安全监管综合评价系统能够对工地的人工、材料、机械、安全、环境、成本、进度、质量进行立体化的管理,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与管理效率,显著降低管理成本与施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