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1-07-28
目前,人工智能、建筑信息模型、无线传感网络等在理论探索、技术创新、软硬件性能提升等方面迅速发展,并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 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加之,建筑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智慧工地建设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先导意义。然而,目前智慧工地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成熟和尚待突破之处,可归结为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与挑战:
(1)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工程建造和管理的深度融合问题。目前,虽然智慧工地发展的顶层设计是由建筑业相关机构和人士推动,但在技术实现层面主要由计算机、通信、软件、网络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厂商实施研发。工程施工和设计企业的前期参与度不够,且更多地是被动接受并选择现有产品。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研发人员对工程问题的了解和理解不够,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及产品与问题的匹配性不足,有些成果并没有融入到实际工程活动之中。因此,如何提高建筑业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协作,加强研发团队对工程建造与管理领域问题的分析与理解,提高技术匹配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智慧工地的前瞻性与实用性之间的平衡问题。目前,智慧工地所依托的人工智能、无线传感网络、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均属于前沿技术,对操作者的素质、使用环境等均有较高要求,前期投入也比较高。然而,建筑业本质上依然是粗放生产行业,工作环境、人员素养、企业利润等方面均与其它行业有明显差距。一些具有较好前瞻性的智慧工地解决方案及相关技术产品在推广中遇到了功能实用性、经济 可行性等方面的矛盾冲突,不少成果仅停留在实验测试、示范展示等阶段,推广普及程度很低。因此,如何在技术前瞻性与功能实用性间取得平衡,同时做到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性能优越是影响智慧工地普及推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3)如何实现工程信息更全面、更透彻的问题。目前,随着各类通信和通讯技术、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工地内涵特征中的“更全面地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已经能够得到较好的实现 支撑。然而,由于建筑施工主要采用户外、分散作业,环境复杂、干扰众多,导致工程信息繁杂且模糊、异构、隐性信息较多,工程信息采集、特征提取等工作难度较大,智慧工地内涵特征中的“更透彻的感知”需要更有力的技术支撑。事实上,感知层是整个智慧工地系统的最底层,也是最重要的基础支撑层。如果无法实现更全面、更透彻的工程信息感知,那么整个智慧工地系统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如何提高工程信息感知的广度、深度和精度是智慧工地发展中的重要基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