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1-07-09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面对建设工地面积大、人员多、设备物资分散、管理作业流程琐碎的特点,采用传统的人工巡视、手工纸介质记录的工作方式,已无法满足大型工程管控的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监管模式的创新,解决建设工程中出现的“监管力度不强,监管手段落后”等难题,成为工程建设管理方的必然选择。
“智慧工地”系统应运而生,它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物联网、人工智能AI、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彻底改变传统建筑施工现场参建各方现场管理的交互方式、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为建设集团、施工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等提供一揽子工地现场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是一种崭新的工程现场一体化管理模式。
“智慧工地”系统的建设将计算机技术与物联网应用相结合。通过RFID数据采集技术、ZigBee无线网络技术和视频监控,实现对现场施工人员、设备、材料的实时定位,有效获取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的位置信息、时间信息和轨迹信息,及时发现缺失等异常行为,实现自动监管设施联动,提高应急响应和事件处置速度,形成人员管理、技术管理、物业管理、联合管理、安全管理的立体管控格局,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智能管理,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通过与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的集成,实现工程资源信息与基础空间数据的结合,构建信息共享、集成化、综合化的场地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基于“智慧工地”系统平台,项目施工管理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工程进度,现场监控施工动态,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施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及时整改隐患,杜绝各种非法经营和不文明施工行为,促进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管理。所以说“智慧工地”系统对于施工企业及政府相关监管单位都具有重大的价值。
对施工企业的价值:
“智慧工地”创造性的将施工企业现场视频管理、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现场从业人员管理、物料管理、进度管理、扬尘噪声监测管理有机、高效、科学规范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工程项目业务流与现场各类监控源数据流的有效结合与深度配合,实现了建筑企业内部对各工程项目的集约式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施工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力度,彻底巅覆了原有的传统施工现场管理模式,使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质的跨越。
对监管单位的价值:
1、加强治安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24小时的建筑工地实时监控,能有效的解决建筑工地人员管理及治安管理,威慑并遏制斗殴,盗窃等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发生,促进治安好转。结合人工智能AI杜绝不规范操作,防止外来人员非法进入。
2、加强环境监测,提高环境质量。
此项目平台集成了目前最先进和具有前沿性的监测仪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实时、远程、自动监控颗粒物浓度、噪音分贝及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情况,城市施工造成的污染得以大大降低,改善城市整体环境面貌,提高市民健康生活指数。
3、加强特种设备、场所管理,防止重大事件发生。
对施工现场的特种设备,如塔吊、升降机等特种设备的数字化管理;对基坑、大体积混凝土、高支模等现场特殊物体的数字化管理对重大事故提前做好预防,并在事故发生前预警,通知相关人员,叫停施工人员,确保安全,防止重大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