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1-11-04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我国建筑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态势。工程建设具有明显的生产规模大宗性与生产场所固定性,施工阶段的现场管理对工程成本、进度、质量及安全等至关重要。多数信息化手段在设计阶段发挥了显著作用,如利用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 技术较高程度地实现了设计流程优化、设计方案交互和设计资源整合,然而在施工阶段 BIM 的主要贡献则仅体现在脱离真实环境的虚拟建造上。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物联网、移动计算、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VR) 、增强现实( augmentedreality,AR) 等概念与技术在施工工地现场管理的运用并不鲜见,但至今没有实现与BIM 体系的有机结合,更没有形成完整的工地管理理论与实践体系。智慧建设( smart construction) 理论的提出,为施工现场管理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从智慧建设范畴构建基于 BIM 的现场管理理论、关键技术,并结合具体项目进行示范应用,对实现工地现场管理的高效率与可持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针对建设施工阶段,提出基于 BIM 的智慧工地,基于 BIM 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框架研究管理体系框架,旨在以 BIM、虚拟现实、增强现实,RFID、三维扫描等为技术手段,以满足施工工地现场的管理需求为目的,以构建工地现场的智慧环境和运行体系为实现途径,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实施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的可视化、参数化的现场管理并推进面向可持续的工程施工优化改进。
智慧建设管理推动 BIM 运用,目前BIM 在我国工程项目的运用存在诸多局限。一方面,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相较于设计与运行维护阶段,施工阶段对于 BIM 的利用显得消极,主要研究与运用集中于与真实环境脱离的虚拟建造方面,形成不同环境下相同对象的信息割裂。另一方面,现有研究与运用均侧重于 BIM 技术的实现研究,而从管理视角的研究尤为缺乏。但BIM+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技术工具,更带来了项目全生命周期项目参与各方共同协作的先进理念,这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建造理念所重视的全局性、高效性与可持续性尤为契合。智慧建设管理的提出对提高施工阶段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都具有BIM+ 运用模式示意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为BIM+在中国的广泛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