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建筑业该怎么做

来源:建筑时报    发表于:2021-09-06

当前,各行各业几乎都在深入研究碳达峰、碳中和问题,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支柱地位的建筑业是减少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倍受各方关注。


作为碳排放大户,建筑业一直存在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建造方式粗放等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也在不断攀升。《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46.5%、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达到51.3%。


需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


建筑业是终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领域。随着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对兑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构成巨大挑战。对于建筑行业的节能减碳,多位受访者一致表示,需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


装配式建筑具有构建模块化、生产标准化等优势,可以大幅降低建筑能源损耗、节约施工工序、提高组件回收利用率,助力碳达峰。


绿色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平均碳排放量为每平方米29.9千克二氧化碳,比全国平均值每平方米60.78千克二氧化碳降低了50.81%。


超低能耗建筑由于不需要装设环境调节设备,从而减少了大量外露的传输管道带来的能源浪费,而且其设计注重隔热气密性,大幅降低了建筑内外无效的热量交换,这让其与传统房屋相比节约了超过九成的能源消耗,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


事实上,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挥意见》提出,要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且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随后,大部分省市也均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是作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的重点工作,陆续发布相关指导文件。

据介绍,截至2020年底,我国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累计达到2.47万个,建筑面积超过25.69亿平方米,2020年当年新建绿色建筑已经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的比例达到77%。此外,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也由2015年的0.73亿平方米增加到6.3亿平方米,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由2015年的2.7%增长到20%以上。我国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事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

在此基础上,业内专家建议,接下来还应进一步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升建筑节能标准,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最终实现未来所有新建建筑全部满足绿色建筑标准。在已有的国家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等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零碳建筑示范、近零排放示范区建设,规模化、制度化推进建筑节能减排工作。

产业链协同发展、共同推动非常重要

当然,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产业链协同发展、共同推动非常重要。减碳可能会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如果产业链不同企业间不能协同发展,将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此背景下,设计更为细化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及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非常有必要。

值得欣慰的是,在建设领域,建材、施工、房地产等很多产业链上的企业都非常重视碳达峰碳中和问题。据招商蛇口城市研究院院长孟伟介绍,目前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减少碳排放的举措。例如:推进装配式建筑及装配式精装的应用,施工过程将减少50%碳排放;应用节能新技术,商办、园区及酒店项目将减少碳排放20%。

“过去十几年,房地产等重点行业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接下来,应在‘双碳’目标实现的历史进程中起到同样作用,抓住发挥绿色领导力的机遇,进一步将企业做得更大更强。”长期从事绿色发展战略研究的北京柠檬树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俊鹏如是说。

在他看来,各大企业以实际行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从多个环节重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资金获取环节,可以拓展融资渠道;策划设计环节,融合绿色技术才能打造硬核产品力;施工建造环节,通过碳配额的管理,降低供应链环保风险;持有运营环节,可通过碳排放量交易获利。各大企业应尽早搭建碳资产管理体系,真正深刻理解碳的价值,这将成为未来企业运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