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1-09-11
数字化信息管理时代已经到来,这个转型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借用高新技术手段,针对工程领域项目管理信息化,快速促进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化建设的脚步。目前建筑业数字化备受政府的重视。
产业新技术带来了建筑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的大量涌现。“智慧工地”包含了建筑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并通过新设计、新建造、新运维,形成数字建筑平台生态新体系,重构建筑业的生产体系。
智慧工地带来新机遇,建筑业的价值链冗长,且涉及的参与方和要素很多,这种产业属性给产业组织、企业管理及建造模式的进步都带来较大制约,导致建筑业的升级步伐落后于其他产业。如何把建筑业这种“散乱”的结构进行有效、系统的整合,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和管理模式创新?这一直是个难题。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结合建筑业的BIM技术,人们看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曙光。
首先,智慧工地把建筑业原本离散的海量数据集中在“平台”处理,并建立了相关业务数据模型,使原本杂乱无章的数据可以得到梳理,各种管理信息、生产信息、采购信息、市场信息、行为信息都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处理,实现数据互通,业务整合。
其次,智慧工地与人工智能及物联网、传感技术等结合,实现了“人、机、料、法、环”的在线监测与实时管理。各种现场数据传导到大数据平台上分析,可解决建筑业数据离散带来的过程信息不透明、难于管理等问题。
可实现项目管理和工地的智能化。通过智慧工地,建立项目管理库,并利用物联网、传感设备实时采集现场数据,对建设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与绿色施工等进行实时监测与管理。同时,还可以建立各方的行为模型置入后台大数据库,通过传感设备捕捉现场各行为主体的行为轨迹,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综合智能评估。
在建筑业数字变革大潮下,不仅要积极利用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更要把握好技术背后带来的新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技术落地、赋能产业升级。在建筑业,智慧工地已经上升到一个战略性的重要地位,也将重塑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急需把握数字竞争力,优化经营管理模式,重塑业务模式,持续创新,迈入数字化的快车道。
作为现代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业,如何尽快运用建筑数字化促进企业转型和设计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是摆在面前的重大课题。固守僵化落后的施工生产模式,发展之路必然越走越窄;乐于拥抱科技成果,用新技术武装自己的企业,必然迈向高质量发展。
数字竞争力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新的概念。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数字竞争力。在产业链长、发展粗放的建筑领域,数字化技术不难寻觅。数字化转型难的是运用、实践和落地。由于理念问题,领军企业已经开启了转型步伐,但很多企业仍然感到困惑。因此,企业需要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根本是提升企业的数字竞争力,转型的重点是推进每个项目的数字化,转型要明确路径、分步开展。
智慧工地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与建筑领域都是一种强相关的关系。新基建的数字化技术已经在与建筑业发生碰撞、融合,对建筑业的转型产生很大影响。通过“平台+生态”的发展式,将实现超范围协作和全价值链供应。未来数字科技和建筑业相融合的数字建筑,必然成为推动整个产业转型的核心引擎。通过数字建筑驱动,可以实现产业全要素、全过程和全参与方重构,通过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形成新的生产力,以新设计、新建造和新运维为代表,最终形成产业新生态。
毫无疑问,智慧工地将建筑业业务流程和表达建筑物本身的信息更好地收集起来,能有效节约资源,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建筑业赋予全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