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1-08-31
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磨砺,各省市在三月份陆续迎来有序复工复产的热潮。
据报道,国家重点交通项目郑万高铁兴山段在湖北省兴山县实现开工复工,与此同步复工的还有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接入工程。据当日报道,该项目返岗的劳务人员达60%,项目部严格执行先体检、戴口罩、查体温、分散就餐等疫情防控措施,同时在对防疫物资的保障、人员劳务实名制管理以及岗前教育培训等各方面进行严格把控。该项目的举措暗示着抗疫复工潮来临后,智慧工地在安全建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鉴于工地现场人员密集、流动性大,来源复杂,近期疫情出现反弹,管控难度加大,多地相继升级工地防疫管理政策,织密工地疫情防控网。
疫情期间,工地管理将要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施工地点分散,环境复杂、从业人员难于管理、文明施工监管难、调查取证难。早在去年,智慧工地系统就为安全复工复产提供了很大助力。那么针对如今多省工地疫情告急,智慧工地又有何解决方案呢?
1、智能测温:使用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可以快速完成测温,不但能避免接触感染,而且识别速度快、数据误差小,一旦检测到体温异常,即刻发出警报。
2、人脸AI识别:部署人脸识别摄像机,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及建筑工地实名制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手段,用人工智能算法对人员身份进行鉴别,准确掌握人员健康和流动情况。
3、数据中台:及时记录和统计每一位工作人员进入施工项目的考勤信息、测温信息,节省人工成本,有效避免人群堵塞进、出口。
4、RFID定位:通过RFID人员定位芯片,项目管理人员可实时在模型上查看施工现场人员轨迹,防止疫情期间人员密切接触、不戴口罩作业等危险行为。
5、应急管理:施工单位无须专门派人监管或运营管理,系统通过算法对各类传感数据和视频数据进行自动计算,只要数据出现异常,监管部门就会立即收到告警信息,及时处理。
6、实名制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全面建筑工地实名制管理,利用人脸识别(支持佩戴口罩识别)设备与智能人脸测温通道闸机联动,管控工地人员体温检测、出入、考勤管理;并通过读取进出人员的“健康码”状态,判断工地人员是否曾接触过确诊或者疑似病例,是否来自重点疫区,以及自我隔离的时间长短;确保每一个进入工地的均为“健康码”和体温正常的工作人员,并对工作人员的考勤情况进行管理,替代人工测量,避免人工巡查,检查效率低下,不全面,漏检和不确定性造成的,病情恶化和扩散,非工地工作人员进出工地,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等情况。
7、人员管理:工地防疫最重要的就是人员管理,智慧工地有效获取人员、时间、轨迹信息,实现对工地员工的定位监管、安全监管,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时间的处置速度,以便相关管理部门高效快捷采集疫情数据。
8、轨迹追踪——快速排查接触人员
一旦发现有施工人员确诊及存在疑似,可根据历史活动轨迹,快速分析排查出密切接触者,并对接触人员进行及时隔离,对接触区域进行消毒。
9、聚众告警管控——降低人员交叉感染
对各区域施工人员进出数量实现管控,一旦区域内人员数量超过设定人数,及时发出告警,管理者可立即发出撤离通知,人员标签会收到撤离震动提示,降低大面积人员交叉传染的可能。
10、虚拟电子围栏——有效管理隔离区人员
实现隔离区域的进入权限管理,未经授权,一旦有人进入隔离区域或者隔离区内的人员逃出,系统立即触发告警。